全市开展疫情防控与纾困帮扶工作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与纾困帮扶工作队,下沉包联社区进行对接,逐户开展走访工作,指导从严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了解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包联商户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用心用情跑出疫情防控与纾困帮扶工作“加速度”。本报今起开设专栏,敬请关注。
举办创业线上论坛、开展全媒体直播招聘会、制定政策清单……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稳定经济发展大盘的工作要求,会同税务、财政等部门,通过实施社会保险费“缓、降、返、补”等政策,切实做好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工作。
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运输等22个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全市人社部门认真对全市符合缓缴条件的参保企业进行统计测算,目前已有49家企业申请缓缴,涉及参保人数9879人,累计缓缴金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49.49万元、工伤保险36.51万元、失业保险71.41万元。
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在降低企业工伤参保费率方面,2022年1至4月继续执行降低企业工伤参保费率政策,为参保企业减负1940万元,从5月份起恢复工伤保险原缴费标准;1至5月为建筑行业企业减负1074万元。在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方面,通过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2.42亿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345万元,为3452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619.69万元,为3418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684.42万元。
加大稳岗扩就业力度。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业按90%返还。截至9月末,通过“免申即享”模式为4437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871.44万元,惠及职工11.74万人。拓宽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统筹今年以来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截至目前,为4643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8438.25万元,惠及职工16.87万人。制定一次性扩岗补助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政策清单及服务指南,鼓励企业吸纳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为48家企业发放补贴15.6万元,惠及职工104人。
狠抓职业培训与岗位推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开展“技能赤峰”攻坚年行动,健全“政企校”协同体系,为技工院校与重点企业牵线搭桥,全市12家技工院校与61家企业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加大岗位推介力度,建立了企业用工推送机制,搜集整理区内外企业用工岗位,向全社会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岗位用工信息7000余条,提供岗位数量1.7万个。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持续优化“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精简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压缩办结时限,加快构建政策找人、无感智办、直补快办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用人单位政策速享尽享渠道。推进全市零工市场建设,全市共建设零工市场17个,通过市场灵活就业3万余人次。开展多频次、小规模专场招聘会95场,提供岗位7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