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的最佳路径,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林草覆盖率达到8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47%,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秀美画卷徐徐展开。这幅画卷的背后,离不开法治力量的守护。
“检察蓝”添彩“生态绿”
2022年乌拉盖管理区人民检察院审理了一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民事公益诉讼案,承办检察官通过现场勘验、走访调查,综合考量被告人的行为、性质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况,提出量刑建议。最终,经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万元。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法院判令被告人承担民事赔偿金1.2万余元,在案发地附近设立“关注候鸟 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牌。同时,被告人还走上街头发放保护生态宣传手册,从一名“以身试法”者转变为“现身说法”者。
这是乌拉盖管理区人民检察院保护生态环境、护航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该检察院把生态检察机制全面融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公益诉讼为“重器”,不断深化生态检察新内涵。与生态环境分局签订《乌拉盖管理区人民检察院、乌拉盖管理区生态环境分局服务和保障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协作配合机制》,选派生态环境专业的公益诉讼干警投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合水利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涉河湖违法行为及河湖长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守护地区水生态环境安全。建立“公益诉讼助力绿色矿山建设机制”,促进检企共建,力争实现矿产开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联动,持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设立边防马背骑警守护人驿站,不断加强对草原生态、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携手马背骑警及边境护边员共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景区巡回法庭护航山清水秀
2022年旅游季,乌拉盖人民法院九曲弯景区旅游巡回法庭揭牌成立,配置涉旅纠纷调解员1名,审判、执行人员3名,定于每年6月1日至8月20日旅游旺季期间开展常态化巡回审判。
乌拉盖管理区素有“天边草原”之称,旅游资源丰富,是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区巡回法庭的设立,是乌拉盖管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巡回法庭聚焦执法办案主业,按照“四就三定一重”原则,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定期、定点、定人注重调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同时,积极宣传环保理念,不断推进环境资源保护多元共治,为乌拉盖管理区创建“天边大草原 纯美乌拉盖”旅游品牌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重拳出击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野生芍药花是乌拉盖草原的稀珍植物,每到夏季在人迹罕见的山谷中,芍药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粉白相间,组成了花的海洋,蔚为壮观。花如其名,野生芍药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常有不法分子“窥探”。2022年6月,位于巴彦胡硕镇呼仁陶勒盖村一处山谷中的野生芍药被盗挖,乌拉盖管理区林草、公安部门经过精准研判和细致调查,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现场查获挖药工具3把、作案车辆1台、野生芍药近200公斤,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行政拘留并处罚款。该案的破获,有力震慑了破坏草原的不法分子,有效打击了盗挖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势头。
除野生芍药花外,乌拉盖草原上还生长着上百种珍贵的中药材,常有不法分子盗挖,破坏其生长环境。为确保野生植物安全生长,管理区多部门联合,在野生药材集中生长区设立巡护岗,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野外风力大、气温低,管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不间断巡护检查,重点保护野生芍药及其他珍贵药用植物,一旦发现入山采挖和运输野生植物的车辆,坚决予以警告和阻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采取进一步行动,将常态化打击与集中行动相结合,坚决遏制盗挖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山水不语,法治护航。乌拉盖管理区政法机关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标杆要求,在持续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以法治力量守护青山绿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