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关注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2010年08月17日09: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街头,如果你问一个当地人在哪工作,答案无非两个:要么是油田,要么是机场。而如果在辽宁省阜新市街头问,答案一般只有一个——煤矿。
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答案,在资源型城市十分普遍。“资源型城市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办社会的典型。一些城市与企业发生利益冲突时,一句‘没有这个企业,哪来这座城市’就会让城市领导哑口无言。”8月5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王显政在全国政协提案委举行的“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说。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有118个,国家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44个,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达到6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任务意义重大、繁重而艰巨。比如,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史。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部分煤矿和矿井关闭停产,阜新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2001年,阜新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建议国家对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行全面总结,在试点的基础上,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战略提升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进一步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行有益探索,指导和带动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名誉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委员建议。
“我们正在会同财政部进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示范效果评估。上个月对4个城市进行了集中审查。将根据审查结果和新的形势,研究制定新的措施。”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巡视员武士国说。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整治、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社会问题解决将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也是资源型城市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制度保障。
“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提出,‘结合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让金制度试点,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至今没有落实。财力性转移支付政策2011年即将结束,如果准备金制度再不跟上,资源型城市转型又将缺乏制度保障。”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原副主任宋晓梧委员对此十分担心。
“准备金涉及部门较多,我们已经连续四轮征求有关部委意见,起草有关办法,对准备金的提取、使用、管理做出规定,正在不断加以完善。为了使相关制度更具可行性,我们还专门争取了亚行项目,以便于吸取国际经验。”财政部企业司副司长陆庆平表示。
“不能等到资源枯竭再去解决想办法。”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刘滇生委员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方面。他建议,支持山西创办转型发展技术人才实训基地,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立健全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和协作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支持从长远角度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愿意与地方一起,为产业转型培养人才。希望地方能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并结合产业规划确定哪些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哪些要缩小规模。我们会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学校处调研员杨健表示。
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毛林坤、邵鸿等出席会议。(江迪)